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柴燒作品簡易流程123

柴燒陶藝的作品,是如何成形的?
在此,先由相片呈現簡單的流程,讓大家有個基礎的認識。



平溪窯跟土商購買陶土和瓷土之後,按照適當的比例混合成製作作品的土。這所謂適當的比例,是初老師經過幾次柴燒的經驗後,調配出最適合柴燒所用的柴燒土。





拉坯

在平溪窯的陶藝工作者,用拉坯機創作出一個個陶藝作品










修坯

拉坯好初步成形的作品後,要放置等到適當的乾硬度,再進一步進行修坯的動作,修幅成一個完整的作品。








 準備入窯燒製的陶坯


一件件修飾完成的陶坯,在準備放入柴窯裡進行燒製前,一定是盡可能的乾燥的狀態,才能入窯燒製。



 








排窯
準備好要柴燒的作品們,一一的由在場的工作者,協力將作品一件件,一層層的安置在柴窯裡。在窯間裡,通常是由初老師為排窯的靈魂人物,以及過程中,由在場的陶藝工作者進入窯間練習、學習排窯的過程與技術。
排窯的巧思足以影響到作品的呈現。

築窯門,預留投柴口
排窯完成後,在柴窯前段火膛區,堆置好足夠與適當的粗厚木柴,將窯門口用耐火磚砌築成運作投柴適當的尺寸空間。
接著,用調和好的砂泥漿,填補在磚頭們的接縫處,密切阻擋窯內外空氣與火勢竄流的發生。

烘窯
窯門投柴口築好後,將準備好的瓦斯桶點燃爐嘴而成的穩定小火,放置窯內堆好的粗柴下,慢慢燃起柴窯內的柴木,為燒窯的開始。
在平溪窯,烘窯的階段都維持在至少24小時的時間,最高溫度不超過攝氏150度。這起始非常重要的階段在於:
1) 讓所有窯內的作品坯土內含的水分,慢慢蒸發。
2) 將柴窯間內窯壁的濕氣慢慢蒸發。
3) 在火膛區已安置的粗柴慢慢點燃後,燃燒所產生的碳素,慢慢鋪陳在作品上。

開始丟柴木控溫
烘窯階段完成後,開始丟柴木進行升溫與控溫。從攝氏150度開始至攝氏600度,控制在每小時升溫20度的速率,進行慢速升溫。
注意!:作品坯土本身內含的矽酸物質(即含石英的礦物化學成份)在溫度攝氏400度到600度之間,是結晶水開始揮發而造成矽酸轉換的溫域時機。(即土裡的矽酸物因熱溫而必產生的化學變化、結構的質變)
也就是說,在這段溫域,矽酸質會變成石英質,石英質又因為高溫一定會產生固體質的熱脹,若不控制好溫度與速率,作品會產生坯體龜裂,就是在這個階段最明顯!!


還原階段
此為溫度計(平溪窯的窯體因空間設計的關係,需要用到兩個溫度計)。在燒窯的過程中,溫度計是燒窯工作者掌控溫度的重要設備及參考依據。
當溫度升溫達到攝氏950度時開始到攝氏1100度,此階段的溫域的控溫會維持12到24個小時之久,以還原燃燒的方式丟柴木蓄養窯內整體平均溫度、平均壓力及元素的滯留。


追溫、觀察火色
還原階段完成後,要進行升溫達到攝氏1200度以上。此時,以能達到攝氏1200度以上的目標,正是陶藝工作者還有木柴接力續力的追溫階段!!
升溫達到攝氏1200度以上之後,需保持此溫域2個小時。


接著,便要觀察窯內的火色與窯內作品坯體的呈現狀態。










觀察窯內火色與作品坯體狀態之後,要將之前安置好的測環勾出窯外。藉由此實際的陶坯結構的測環,來仔細觀察與判斷目前窯內作品是否已達到整體元素樣貌及坯體結構的燒結度。

持溫、追溫階段
測環的觀察與判斷之後,會根據當下窯內作品已有的呈現,作適當及可能性的佈局,控溫在高溫的溫域中進行還原氣氛的燒法。此時的溫域平均控制在攝氏1120度。
待高溫還原氣氛的燒法得宜後,再次的追溫到攝氏1220、1230度,持續2個小時。


封窯
整個柴燒的流程確定妥當後,進行封窯。
要將柴窯的內與外隔絕,會將投柴口用耐火磚堆砌密封,還有窯體與煙囪的連接處放隔板斷絕,及其他整個柴窯縫隙因封絕而產生的竄火竄煙處,用調配好的砂泥漿填鋪。

出窯
封窯後高達攝氏1230度的窯內溫度,經過大約5~7 天的時間退溫到攝氏100度以下,便可開窯將期待已久的作品取出。
作品出窯後,陶藝工作者將一一檢視作品並作適當的整理。





沒有留言: